by hhp hhp | 1 月 11, 2018 | 健康知庫
中醫稱手足冰冷又為「厥冷」,厥即是人體陰陽不順接,不依常道而行,導致血氣不足,血液循環減慢。在冬天穿夠禦寒衣物仍然手足冰冷,就是手足冰冷了。 一般而言,以女性及老年人較常見此徵象。女性每月皆有生理期,經期時失血,有礙血液循環,之後調理不足的話亦會令女性有血虛現象。老年人則由於五臟六腑機能減退,血液從心臟泵出來時速度漸慢,就會令血液循環不夠快,使手足不夠暖和。 氣虛血弱或脾腎陽虛的人新陳代謝、心液循環都較差,這兩類型都會畏寒、肢寒。 針對氣虛血弱或脾腎陽虛出現的手腳冰冷,可參考以下食療。 氣虛血弱 – 頭暈、少氣懶言、畏寒、手腳冰冷...
by hhp hhp | 1 月 11, 2018 | 健康知庫
脾、腎虛弱是水腫中的主要病因;營養不勻衡,生活壓力,情緒困擾等內外因素都會引起水腫。 別誤以為少喝水便不會有水腫的出現,欠缺水份反而會令到體內細胞保留更多水液,導致細胞水腫。在正常的情況下飲食勻衡,盡量減少吃高鹽分、濃味、味精等刺激食物,否則身體內容易積存大量水分,要想降低水分積存,平日應多做運動,加速身陳代謝,水腫才會有機會消失。 鯉魚赤小豆湯 適合:脾虛水腫 – 食慾不振、小便短少、肢體重倦 材料:鯉魚1條、赤小豆三兩、粉葛一斤、白朮三錢 (煩熱口渴可加白茅根二兩)...
by hhp hhp | 1 月 11, 2018 | 健康知庫
中醫有謂「肝開竅於目」。一方面,眼與肝經連接。另一方面,眼的視覺功能及健康須倚靠肝血的滋養。 目澀是代表眼睛疲倦,而眼睛疲倦的原因一般與眼淚的分泌有關,如長時間使用電腦、看書、看電視,而造成用眼過度,是眼睛疲勞的一大主因,還有避免強光、高溫刺激。而眼淚的分泌不足是因為肝血不能濡養於目,而引發的。 日常可飲用多些湯水滋潤肝臟,少飲咖啡和茶,因會讓體內水分迅速揮發,眼睛也因而更容易乾澀。 中醫師建議的明目食療: 1.「杞子豬肝湯」- 清熱、消除眼澀、消除因熬夜出現的黑眼圈 材料:枸杞子1兩,豬肝1個﹝用水叉洗淨﹞...
by hhp hhp | 1 月 11, 2018 | 健康知庫
酷熱既天氣,烈日高漲、暑氣侵人,實在是令人難受。 大家經常在暴曬後突然進入冷氣地方,或在大汗淋灕既時候用冷水淋浴或喝大量冷飲,引致皮膚毛孔收縮、身體散熱困難,一不小心,更容易引發身熱頭暈、胸悶惡心欲吐、中暑。...
by hhp hhp | 1 月 11, 2018 | 健康知庫
中醫角度,「濕」有內外之分。「外濕」是來外界,例如:潮濕氣候、涉水淋雨等引起,而「內濕」是指體內積存水分,多數是由於飲食不當,嗜食生冷油膩,導致脾失健運,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所致。當過多濕困於體內,便會出現全身或局部水腫現象、頭身困重、四肢酸楚、大便黏膩或溏薄不爽,嚴重者更會引起種種皮膚病 – 濕疹。 大多數香港人工作比較繁忙,可以簡單的「藿香佩蘭茶」,有助祛濕。 材料:鮮藿香五錢、鮮佩蘭五錢、鮮薄荷二錢 做法:洗淨材料後,以滾水沖泡五分鐘,即可飲用。 祛濕是治標,要治本需「健脾」,中醫師亦建議以下健脾湯水: 扁豆瘦肉湯...
by hhp hhp | 1 月 11, 2018 | 健康知庫
「五十肩」亦即是肩關節周圍炎,簡稱肩周炎。中醫又稱五十肩為凍結肩、冷凍肩、漏肩風。 原因多是肩關節周圍的肌腱發炎、肩關節囊發炎、肩關節軟骨增生或斜方韌帶發炎。發病時,肩關節會感到疼痛及活動受阻,例如向上舉感到困難、不能提重物,甚至手不能向後伸,嚴重時連穿著衣服時感到痛楚如刀割。 五十肩在中醫屬於「痺證」範疇,主因風、寒、濕、熱邪侵襲肩關節,造成經絡閉塞,血氣運行不暢,瘀血積聚引起疼痛。症狀開始時是痛,接著手上舉或拗背困難。 成因大致可分為「內因」及「外因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