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颜教室

秋燥肌肤养生术

踏入初秋,又到了轉季的時候,皮膚總會受到衝擊。乾燥的天氣,加上長期在有冷氣的地方逗留,肌膚中的水分很容易就被抽走,很容易變得乾燥,出現過敏、脫皮等情況。除使用適當護膚品外,著重身體調理也是很重要的。 秋季保養以「潤」為主,肌膚主要由肺、脾兩臟所滋潤。肺屬金、主皮毛;脾屬土、主四肢肌肉。中醫五行學說有「培土生金」之說,所以防秋燥,脾臟是不可以忽視。平日可多食養津、滋陰的水果,例如雪梨、柿子、枇杷、草莓,有止咳清熱、健脾和胃、潤肺生津等功效。而燥熱、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苦寒類飲食(例如:涼茶廿四味之類)...

神奇天然面膜 告别干燥肌肤

寒風凜凜,雙頰總是被吹得紅紅的,面上的水份被帶走,皮膚開始變得繃緊痕癢,肌膚容易出現脫皮情況。在皮膚缺水的狀態下,大家不妨自製全天然面膜,既有效、快速又無化學添加,今個冬天不再呈現缺水狀態﹗ 自製天然面膜 - 桃杏蛋白面膜 材料:杏仁、桃仁、蜂蜜、橄欖油、雞蛋黃 做法:杏仁、桃仁搗成泥狀,與一個雞蛋黃及蜂蜜調勻,加少許橄欖油。塗面2-3層,保留20-30分鐘,用溫水洗去。 杏仁有潤膚潔膚的功效,桃仁有活血養顏的功效,雞蛋黃及蜂蜜則有滋潤功效...

冬菇可以抗衰老?

冬菇又名香菇、花菇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碳水化合物、鈣質、鐵質、十多種氨基酸及有機鍺等微量元素,能抗氧化,延緩衰老,冬菇含有香菇多糖更有抗癌作用。另外,冬菇含有豐富維他命D,同時有助平衡人體內的膽固醇、維持心血管健康及提升抵抗力。 在中醫角度,冬菇味甘、性平,有益氣補虛、降脂防癌及舒肝益胃的作用。但注意濕疹、皮膚瘙癢者宜少吃冬菇。...

头发稀疏有救 中医2大药膳助脱发危机

中醫有謂『髮為血之餘』 - 青少年期血氣旺盛,頭髮自不然生長得濃密烏黑明亮,但都市人生活壓力大,精神狀態長期處於急促、緊張的水平,再加上飲食失調、長期過量使用定型泡沫及染髮劑等化學品,破壞頭髮毛囊的健康,出現種種頭髮稀疏現象如鬼剃頭、脂溢性脫髮、虛弱型脫髮及荷爾蒙分泌失衡式脫髮。 平日除了應要多吃海帶、紫菜、魚肉、蛋、大豆類食物,中藥食療亦可整體改善身體血氣或肝腎虧損的情況,令頭髮回復健康生長。再配合針灸療法,刺激穴位,有效促進血液循環、調整頭髮生長週期,使毛囊再生。 中醫師亦建議以下食療,針對不同成因及類型,改善脫髮問題...

夏日美颜 告别暗沉肌肤

夏天已到,究竟如何能將肌膚保持又白又滑的狀態?常常被黑眼圈及面部浮腫等問題困擾?中醫有謂「五色形於外,五臟應於內,有病必有色」,所以面色可以反映身體健康程度並與臟腑氣血不足有莫大關連。除了透過針灸疏通經絡、促進新陳代謝及中藥調理內臟外,對愛美一族來說,還可以在食療方面著手,改善皮膚光澤及面色、恢復皮膚彈性。  其實有不少的食材在養顏方面都有顯著的功效,例如:淮山藥可以恢復皮膚光澤、黑木耳能去黑眼圈、大棗可令面色紅潤、枸杞子能明目安神、丁香可去斑美白等等。除了以上的一些簡單食材外,女士們亦可參考以下的養顏湯水,改善面色 去斑美白湯...

轻松告别包包面

女士早上起床或在生理週期時,看到鏡中的自己眼腫面腫都會感到煩惱,搞得心情煩躁。另外,有些女士則身形窈窕,臉部卻是脹卜卜,這種種跡象其實很可能與面部的水腫有關。 何謂水腫及成因 中醫學認為,水腫是指體內水液潴溜,泛於肌膚,引起頭、眼臉、四肢等浮腫。其成因是由於肺、脾、腎三個臟腑運作功能失常,亦與飲食習慣、營養不均、生活壓力及情緒困擾等內外因素有關。...

新年消滞篇

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氣氛熱鬧,每餐大魚大肉,亦有不少美酒佳餚及賀年食品相伴,不知不覺就會進食過量的食物引致胃部不適、胃脹、噯氣、吞酸等消化不良的情況,簡稱食滯。 一般來說,不論胃熱、胃寒的人士都會出現消化不良及食滯的情況。胃熱的人士多會因為突然間飲食過量,進食太多,以致胃部一時不能承受大量食物,引致消化不良。而胃寒的人士多基於本身脾胃虛弱,即使些微進食,都會因脾胃功能太差而導致消化不良。 消滯方法...

中医角度看「湿疹」-『湿疹治理篇』(下)

我們應如何護理患有濕疹的皮膚呢? 無論任何類型濕疹患者應避免使用肥皂及過熱水洗澡,可以中藥浸洗舒緩痕癢。 濕疹外洗方:白鮮皮、苦參、蛇床子 (各1兩) 做法:12碗水中火煲30分鐘。 按摩哪些穴位可治療濕疹? 患有濕疹的都不建議以按摩來治療,因為怕手部觸及傷口加重病情。但可以針灸治療,常用穴位為合谷、三陰交、足三里,但必須根據病人的病情來配穴。 有甚麼湯水食療具治療濕疹的功效? 上集提及在中醫角度濕疹患者主要分成濕熱,脾虛及血虛風燥型。針對不同體質的患者,分別有以下食療: 濕熱型 食療 : 大生地銀花水鴨湯...

中医角度看「湿疹」-『湿疹剖析篇』(上)

甚麼是濕疹? 濕疹是香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,不論嬰幼兒或長者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機會患上,患者以嬰兒或兒童較為普遍,濕疹患者病發時患處會痕癢難耐。濕疹在中醫稱為「濕毒瘡」,「濕」就是體內五藏六腑機能衰退引致濕阻,而「毒」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敏感反應。 濕疹有甚麼徵狀? 可生於身體任何部位,例如耳部、頭、面、手、臍部、小腿等地方 皮膚痕癢 呈乾燥、紅腫 搔癢時常引致皮膚麋爛水泡破裂,滲出瘡液、甚至會含濃 結痂、脫屑 當濕疹反覆發作時,患處皮膚會變厚、粗糙,皮膚上的紋理亦變得十分明顯 為甚麼皮膚會出現濕疹?...